2023年,在中共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民政局的积极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衡山县慈善总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据《慈善法》,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服务大众,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衡山县慈善总会2023年1-12月共募集善款1961000元,慈善资金支出1619940元,物资支出82000元。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1.根据市民政局的相关工作要求,按时完成了湖南省民政厅“互联网+民政政务服务”平台的社会组织年检年审及慈善组织年检年报两个系统的工作。
2.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完成了2022-2024年度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认定工作。
3.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补充完善了“慈善中国”系统相关信息,实现慈善信息公开。
(二)拓宽募捐渠道,挖掘慈善资源
1.鼓励支持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2023年1-12月收到捐款,1398000元(光彩基金:80000元,宁伟基金:10000元,烟草公司衡山分公司391000元,中国移动衡山分公司80000元,中石化衡山分公司110000元,奥莱餐饮590000元,市慈善总会27000元,衡山县金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000元,衡山卓盈服装有限公司30000元,佛山市先行科技有限公司30000元),主要用于支持教育、医疗、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项目。
2.开展2023年“慈善一日捐”活动。由衡山县“两办”发文,依法开展慈善募捐,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募集慈善资金,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目前,共募集“慈善一日捐”善款563000元。
(三)按需施救,提高慈善救助实效
县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助老、助孤、助学、助医、助困、助残”六助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
1.1月份开展了“寒冬送温暖·慈善暖人心”活动,慰问了全县900余户困难群众,共发放慰问资金约260000元、慰问物资约82000元。
2.4月份与县工商联开展了“光彩100”助学活动,把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爱心传递到最需要的学子身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当日100名(54名高中生、46名初中生)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初、高中阶段学生受到资助,共发放助学款308000元。
3.5月26日至6月2日,县慈善总会、县民政局、衡山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衡山县阳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结合“七防”教育活动,对全县100名困境儿童、县特殊教育学校35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六一儿童节关爱走访活动,共发放慰问金40500元。
4.积极参加第十二期“梦想起航·慈善给力”慈善助学活动,资助应届大学生9人,共发放救资助款27000元。
5.积极参加“湘商回报家乡一缕阳光行动”资助项目,通过该项目为我县10位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计生特殊家庭患失能等重症疾病对象每人解决了5000元,共计50000元(由市慈善总会拨款)。
6.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开展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方式,以点带面的形式,大力支持我县乡村振兴。继续支持金石村苗木花卉基地乡村振兴项目,2023年已投入50000元,用于苗木的维护和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7.根据《“群鑫助学基金”项目实施方案》、《共青团衡山县委“群鑫助学基金”2022年度发放方案》,筛选出100名衡山籍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次性资助1000元/人,共发放100000元。
8.开展“暖冬有爱·益路同行”活动,资助18名尿毒症患者500元/人,共发放9000元。
9.拨付县卫健局防疫物资和资金共计751940元。
10.资助因公致残困难职工李建军26000元。
(四)进一步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1.按市局要求开展《衡阳慈善志—衡山篇》编撰工作,成立了编辑部,明确主编、副主编、编务及评审共12人组成的工作小组,抽调人员从事专项编务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向县财政争取专项工作经费60000元,并与全县十二个乡镇、多个单位对接搜集相关慈善资料,8月份按时、按质完成了《衡阳慈善志—衡山篇》编撰工作。
2.开展“中华慈善日”活动。为庆祝第八个“中华慈善日”,衡山县慈善总会在县群英广场举办一场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宣传标语、宣传资料和现场解答、爱心义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慈善政策、展示慈善成果,大力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以“中华慈善日”为契机,走进机关、企业、社区、校园,广泛传播《慈善法》引领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 “依法行善”“依法治善”“依法兴善”的良好局面;衡山县慈善总会慰问了县福利院优抚对象,为老人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邀请志愿者为老人们理发。
3.积极参加“湖南慈善榜”、“衡阳慈善榜”、“慈善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层层筛选,在“衡阳慈善榜”中,企业榜单2家上榜,个人榜单13人上榜,项目榜1个上榜,公益组织榜1个上榜,志愿者榜1个上榜,慈善家庭榜1户上榜。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县慈善总会自身建设还不够完善,对慈善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熟悉;二是全县慈善氛围还不够浓厚,社会参与面还不够广泛;三是由于当前经济形势,募集慈善资金的渠道较少。
三、2024年度工作思路
2024年,衡山县慈善总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和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慈善新发展阶段,贯彻慈善新发展理念,聚焦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打造“多多益善”新型慈善体系,推动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局面形成。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开拓资金募集新渠道
1.积极推行商业向善理念,引导企业、企业家和高收入群体积极参与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冠名项目或者开展冠名活动等方式参与慈善,倡导企业设立社会责任部门,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逐步拓宽募捐种类,推动慈善捐赠由捐钱捐物向捐技术、技能、股权、有价证券、知识产权等等形式拓展。
2.探索发展慈善信托,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加强与信托公司的合作,有序增加慈善信托财产规模。推进以扶弱济困、促进教育、灾害救助、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等为目的的慈善信托的设立,实现慈善资产的保值增值。
3.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慈善”网上募捐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以“慈善一日捐”为契机,倡导广大群众积极捐款、奉献爱心,提升网上募捐的便民作用。
4.打造共富公益项目。鼓励各乡镇积极探索,与部门、当地企业合作,结合当地实际,设计策划有当地特色的公益项目,引导慈善资源向相对贫困地区流动,带动村民共富。输血型、造血型扶贫双管齐下,有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
(二)精准施策,精准救助
1.做细传统救助项目。继续做好、做实、做大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救急、慈善解困、慈善助残等传统救助项目。切实做到“公平公正、有难必助”,聚焦困境儿童、低保户、社会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创新更具针对性的慈善帮扶项目,策划出更多困难群体所急需的慈善品牌。
2.继续做好现有特色救助项目。如“群鑫助学基金”、“光彩基金”项目等,确保慈善项目能稳定有序的做好、做实、做大。不断增强困难群体的自我救助、自我进展力量,实现慈善救助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共同慈善”氛围
1.深化慈善文化“六进”活动。推动慈善文化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团、进村居、进家庭“六进”活动,进一步扩大慈善组织的朋友圈、增强慈善事业的影响力,营造“人人可慈善、人人为慈善、人人做慈善、人人共享慈善”的良好氛围。利用大型商业广场、连锁门店、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宣传慈善项目、开展慈善活动、传播慈善文化等。
2.加强与金融、教育、社保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各类融媒体平台在传播慈善文化中的作用,以灵敏多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倡“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现代慈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对慈善的认识,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慈善、理性参与慈善。
(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慈善工作活力
1.加强内部治理,坚持阳光行善。以组织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和决策机构议事规则,严格按照规定列支行政管理成本和项目实施所需成本,强化信息公开和内部审计,提高慈善的公信力和透明指数。规范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灾害慈善捐赠的程序,确保捐赠款物全部及时到位。倡导募用分离,提高资金募集和使用效益。强化行业自律,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支持新闻媒体、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违法违规及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
2.推动“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的建立。完善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探索慈善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精心设计、拓展公益服务项目,建立以“需求库、资源库、项目库、人才库”为导向的“四库全书”,形成横向互补、纵向衔接、运行有序、协调配套的联动服务机制。
衡山县慈善总会
2024年1月5日
上一篇: 衡山县2019年慈善工作总结